打折V信:1808
982
8⒋70
本報訊(記者 張楠)老城保護復興正在向漸進式更新轉變、向聚焦留住居民轉變、向街區(qū)更新轉變、向微觀層面的精細化設計轉變。在昨天下午進行的“2019(第四屆)北京國際城市設計大會”分論壇上,多位城市規(guī)劃及建筑設計界的“大腕兒”齊聚一堂,為“北京老城保護復興”建言獻策。
胡同如何能既傳承老的鄉(xiāng)愁,又能適應新的現代社會?“我在北京住了60多年,先以老住戶的身份,說說對北京胡同的感受?!痹鞒謬見W林匹克體育中心規(guī)劃設計、北京申辦奧運會場館設計任務、首都機場T3航站樓擴建設計等重要任務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級設計大師馬國馨在發(fā)言中指出,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北京的老城保護復興,并不是說要完全恢復成過去的老樣子,而是既要有傳承,又要與時俱進,考慮到新時代、新生活的特點,在老城保護復興的過程中適應現在的新形勢?!凹纫每?,又要好用?!焙诟脑斓臅r候,除了視覺體驗要好,胡同住戶的居住體驗也很重要。因此,應當在原有的城市肌理下,增加一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居住形式和基本單元。
參與了前門草廠什剎海等多地區(qū)設計的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李亦農拿出了一組舊城改造的對比圖。以西四為例,通過對狹小的胡同院落空間進行梳理,設計師們將過去堆放自行車等雜物的院落門道,設計成了胡同居民可共享的公共空間。門道變成了可供老年人下棋、小朋友跳繩鍛煉、親子游戲的公共空間。
團購TEL:1
808⒐28470
關注公眾號獲取實時房價信息
海南房產咨詢師